Saturday, April 7, 2012

(信仰)怎样的亲子教育更有效 ZT

http://www.faithfuleye.com/simp/node/2540

圣经 基督徒 孩子教育

以基督信仰浅析中国式教育



【编者按:“80后”早期的开路先锋韩寒高中阶段因不满现行的教育体制而退学引起广泛争议,09年高考前夕,重庆某考生为反抗教育不公而自杀……时至今 日,竟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人生价值的定位,与父母的代沟也日益明显。“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 (诗127),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如何以神的道治理我们的家,以圣经原则管教下一代?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权作抛砖引玉,以期让每个家庭都在真 理与爱的维系中得以重新建立。】



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教育?



他的手掌重重地落在年仅四岁的女儿脸上,小孩便一直哭闹。为了什么原因?聚餐中,孩子渴望多喝一点饮料,在座的都是长辈,气氛当然喧嚷。爸爸忍无可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以致于过后的责备,充斥着整个过程。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严重的家庭灾难。将此看作一种灾难,其实没有一点夸大其词。虽然他的意思是:为了管教孩子,同时为了挽回在人前的尊严,但是给孩子的心 灵,必定会留下严重创伤。她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只能在哭闹中,显示出心灵受伤的委屈。很长时间过去,她的小脸还是一片红晕,让人好生心疼。



我认为,不应采取此类方式管教孩子。



第一:这是早熟的一代。她们心灵的早熟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孩子在未成年时经历的一切,都会对她们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也许幼儿园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会成为孩子一生努力的标竿;来自家长一句失去理智的责备,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导致自卑与自闭心理。



第二:对待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采取这样暴力的做法显然不妥,无论家长以什么立场。她们是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在餐桌或其它场所,任何人都不会刻意指责孩子任性的举动。当然,管教是另当别论。



合理的教育既非溺爱,也非暴力教育,而是充满智慧之爱的教育。有很多理由告诉我们,他的举动过于鲁莽了。当小孩逐渐感受到父爱的缺失,最危险的后果也许已经酝酿。



很多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变质”,引发出偏激而危险的行为导向,如清华学子刘海洋泼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等等。追根究底,这些问题,其实早在他们童年,乃至于青少年时期就被深深埋藏。



目今,出现太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得到正确而智慧的教育,有不可分的联系。每当我看到那些在铁窗内的年轻生命,便想到了许多。



我发现,为什么在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难以达成共识:我们几乎不可能有成为朋友的可能。中国式的教育中,孩子眼中的父母是独裁式的家长,他们没有温暖的情 怀,没有慈善的理念,也没有非常人性化的教育。他们期望子女言听计从,往往认为自己代表独一的真理,人世间的所有真理都被大人掌握,孩子只能无条件地听从 他们,从此失去了自主意识,不具备思想自由的权利,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我的某异性朋友中学时与男友离家,数月未归,其父母颇带有“独裁式管制教育”的色彩,其家庭教育的失败,影射出中国式亲子教育不被真理引导而产生的一系列根源性问题。



对于中国式缺乏真理的亲子教育,巴金在《家》里完成了一次宏观的集体性反思。“觉慧”、“觉民”、“觉新”都取“觉悟、自省”之意,他们渴望个体的自由与 新世界、新理想。而作为家族真理代表的高老爷在氏族社会中拥有愚昧而强大的主导力量,由此导致家庭的冲突和社会的冲突,最终酿造时代悲剧。



家庭是培育孩子健全人格与完整思想体系的第一学府及第一社会,倘若一个家庭中没有真理、自由、平等、博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带来的心灵创伤则十分巨大。



对比西方民主社会的亲子教育,以圣经为终极真理的思想观念深深维系着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互敬、互谅、互爱的亲情纽带,“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 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新 约圣经·以弗所书)。圣经作为千千万万个西方家庭的必备经典,是一个家庭和谐、美满、喜乐、自由的根基,他们共同站立在上帝的真理面前,除此之外,没有绝 对完美的个体,“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新约圣经·提摩太 后书)。



耶稣史无前例地宣称他是道路、真理、生命;耶稣宏观的生命形态已囊括了真理的各样范畴;在耶稣的国度,为人之父学会谅解、自省、付出、与宽恕;为人之子也必然懂得谅解、自省、付出、与宽恕。如此,便成功塑造一种健全而美满的亲子教育,上帝的真理维系着彼此之间的情感交融。



祈祷耶稣的真理与生命,在目今所及的当下,在并不遥远的未来,走向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每一个家庭,都将绽开一朵自由、光明、且满含笑意的花蕾。



在上帝的爱中肯定自己



梦凡今年读初二,临近开学,容易陷入焦虑和紧张状态,甚至意欲辍学。我一直关注未成年孩子的心理成长。孩子在未成年时期的心理发育,对其今后的人生有至关 重要的影响。与梦凡交流,能够感受到她的自卑感,她的自卑直接来源于“分数未上线”,在学校不被认可。我看到,在中国目前并不完善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 多学生都会被动式陷入类似的心理困境。



应试教育根植于功利心态:考试和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潜在价值的唯一标准,由此导致成人世界片面而扭曲的价值观: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潜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使社会脱序,商业贸易各领域缺乏最基本的诚信,以致悲剧泛滥。



应试教育完全以分数论成败,以考试断英雄,素质教育的本质仍然属于应试教育。人们将“素质”片面理解为“考试素质”,却忽略了其余层面更重要的基本素质, 如: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人格素质。忽略这些,便酿造了马加爵、刘海洋的悲剧事件,也出现了中国政法学子的弑师案。中高考因一分之差,断送 了无数学子的人生理想,令多少贫寒的家庭陷入困境。至于孩子作为一个鲜活生命所急需的人格培养、以及自身的人性闪光点,却被严重忽略。



比如梦凡,她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对弱势群体的深切怜悯,与同龄女生相比,表现出相当的成熟,读初一时,被选为班长,其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肯定,初二时因为成绩功课的“暂时性漏洞”,让她产生心理自卑感,其亲情关系、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凡是心理自卑的人,心灵处于非自由状态,被外界事物奴役,因此无法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



对于梦凡,目前并非急于采取恶补以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而是帮助她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并建立信心,应该尝试以基督信仰的伦理让她从“酱缸文化”中得到解放,开拓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刘墉在《肯定自己》的教育读本中写道:“每个人应当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先得肯定自己。”类似的自我肯定在无神论的教育环境中,往往导致盲目的心理自大,因为在肯定之前,缺乏自我认知。



为了纾解梦凡的心理阴影,我与她分享了上帝与人的关系。



第一:任何生命,都不是一个偶然的存在。你的生命源自上帝,你无须再因“进化论”的诱导而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失去热爱。上帝在光明之中,每一道光 线出自于他,由他照亮了整个世界。你是世界的一部分。你的生命是上帝爱的一部分。你不是为了考试而存在,也不是为了其它事物而存在,你是因为上帝而存在, 你的生命因爱而有,你是为爱存在。



你的生命本身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被任何事物局限或贬低。《独立宣言》最新译文中,人并非“生而平等”,任何生命降临,势必因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外 貌长相的不同而本质不可能平等,但因为“受造而平等”,上帝赋予一切生命以追求幸福、自由、光明的权利,上帝以超越人类之爱的爱,爱着每一个人。



也许你并不美丽、聪明、和富有,或生理有一点点的残缺,但都无法阻碍上帝对你的爱:“上帝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诗 139)”上帝对你的爱包括你的不可爱,你的失败、软弱、痛苦、和忧愁,他仍然无条件地爱着你。因为上帝是爱,你是他眼里杰出的创造。他创造你的那一刻, 运用了最卓越的智能。你必须明确一项重大事实:在你没有肯定自己之前,或者,当人们否定你的时候,上帝已经肯定并完全接纳了你。你的生命本身即是宇宙间恢 宏而壮烈的神迹。



第二:你必须在地球上给自己一个定位。你虽不完美,然而上帝赋予每一个生命不同的潜力与恩赐,你无须因为成绩的滑落而自卑。



功课方面,寻求上帝赐你智慧,尽你所能,但尽量保持快乐、友爱、完整的心灵。当你具备完整的心灵,你会在上帝的带领中发现自我,与室友和睦相处,日渐学习处世为人的基本智慧,这是你日后的最大保障。



永远记住:即使遭人唾弃的乞儿,上帝同样赋予他们尊严。任何人的存在,皆有其特定的“使命”。上帝更看重一个人的“内在成就”:诸如苦难中感恩,孤独中自省,和绝望中守望。他希望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站立在心灵的地平线上,前方将是荣耀的曙光。



第三:希望你在《阿甘正传》与《给我三天光明》中获得启迪。你会看见:上帝如何在一个残缺的生命身上,彰显他毫无保留的爱与智慧。



除此之外,你仍然需要感恩。你的物质生活已相当富足,获得喜悦和信心的最佳方式,是将所拥有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一位乞儿,并为他的生命祈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