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4, 2014

异国他乡品年味

美 国,周四,除夕上午。从办公室的窗户向外望去,一潭湖水,一如既往的清澈,婆娑的树影倒映在水里,安静,平和。 远处绿色的山峦延伸着,重叠着,似乎在告示着平平常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凝视着这风平浪静的山水景色,心里却泛起阵阵波澜,思绪,跨过那重重叠叠的山 峦,回到了我童年那热闹,期盼的初夕,过年  。。。。。。

小的时候,刚进腊月,家里就开始张罗准备年货了。 年根底下,天天是妈妈爸爸忙忙碌碌的身影,炸里脊,蒸粘豆包,粘糕,熬肉冻, 有时间,家里人就坐在一起,唠着嗑,包很多很多饺子冻起来,放在草编的盖帘上,拿到外边去冻。那个时候,还没有冰箱,东北零下20-30度的温度就是天然的冷冻储藏室。 年前做好初一到初五的食物,这样过年时大家就都可以吃一些提前做好的食物,安安心心的游玩了。

我们姐妹几个则要对全家进行大扫除,叽里旮旯平时够不着的地方都要清扫一遍。好像那样才能迎来一年的新气象。买年画,贴对联,里里外外,透着忙碌,透着期盼。期盼什么呢?期盼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那个热闹劲,期盼半夜12点整,全家人吃子迎新年,然后冲到冰天雪地的室外去放鞭炮的那个。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我们兄妹几个都还在被窝里呢,邻居街坊就开始走街窜户的拜年了。门外一声 “过年好”,我们兄妹就都得叽里咕噜的从被窝里爬起来,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 吃点早餐,也挨家挨户的去给亲戚朋友叔叔大婶们拜年, 家家户户透着一个同样的气氛:欢快,热闹!

 
那 是封存在心里的年味啊!这年味,在美国,日渐模糊,如今只能在记忆力品味了。望着办公室窗外那碧绿的静水,我心里不由的问自己,今天就是除夕了,是游子们 大包小包赶回家吃团圆饭的日子,可是我记忆中的年味,你在哪里? 终于,我在键盘上敲下以下的邮件:今天下午,我要请假,因为,我要回家过中国年。

在 海外过年,想回归记忆中的那样热闹, 基本上是奢侈了。全家团聚,这个家,早已从有爹有妈有兄弟姐妹的大家,简化成自己的小家了。 且不说兄弟姐妹们都天各一方,很难聚首,就单说自己的小家庭,除夕团聚也是一件很奢侈的愿望。孩子们对中国春节的感受,远远不能和我们心底里的那份期盼相 比。仔细想想,过去的4年,全家竟然没有吃过除夕团圆饭!因为老大在上大 学,春节都不是在周末,我们也就没有刻意要求他回来和我们过除夕。看看日历,今年的除夕是周四,老大刚刚回到他工作的城市开始工作,刚走三天我再要求他回 来陪我们过中国春节, 似乎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些不太合理。没成想,老大竟然主动发回一个邮件,周五,我要回家过中国年!收到他的邮件,我有点意外的惊喜,尽管周五已经是初一了, 但足以让我有大地回春的感觉。

吃过午饭,我就开车直奔商店,我要大包小包的采购,我要给家里买柿饼子买红对联, 我要把家里的冰箱塞的满满的,我要过年,我要过中国年!过年,当然不能把包饺子这个节目拉下。在买现成的饺子皮还是自己和面擀皮的时候,我的思想只斗争了一下下,就毫不犹豫的倾向了自己和面擀皮。热闹的气氛,其实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在忙活的分秒里,而不是在吃饺子的那一刻。如果什么都是速成的了,那年味,不就更淡了吗?

邀 了三家和我有同样渴求的朋友 一起,大家热热闹闹的和面擀皮包饺子。在海外没有兄弟姐妹,朋友就成了思乡的伙伴。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是对春节的怀念却是共同的 情节。这期间把孩子们也喊了进来,故意给他们一些面团,让他们自己随便捏,包几个看起来奇形怪状的饺子,让他们感觉一下过节的气氛。 我还想往饺子里放几个钢蹦, 说谁能吃到谁幸运,可是孩子们大声嚷嚷着,说钢蹦不卫生,我也就只好作罢。不知道,他们在美国长大的这一代,将来还过春节吗?想起春节,他们是否会还会记得,妈妈爸爸擀皮包饺子那忙绿的场面?

吃 完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看老公提前录下来的春晚,这是我这么多年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完了春晚。朋友们朗朗的开怀大笑,让我想起和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在家一起看 春晚的日子,那时,东北大叔赵本山的段子很合东北人的口味,每当他的小品出场,家里人都会笑得前仰后合,特别是青春年少的弟弟,会笑的眼泪直流 。今年冯小刚导演把本山大叔赶出了春晚,岁月的沧桑也把当年英俊的弟弟变成了银发满头的大叔, 没有了赵本山,弟弟,还会笑得那么开心吗?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个爸爸和女儿每年拍的一张照片,把我看的泪眼婆娑是 啊,时间都去哪了?我,现在花镜就有好几副, 床边一个,客厅一个,书包里还随时带一个。怎么感觉自己还没怎么好好看周围的风景呢,眼睛就已经花了?还没好好享受青春,挥霍潇洒呢,皱纹就已经悄悄的爬 上了眼角和脸颊。当初自己扎着小辫,蹦蹦跳跳的喊着爸爸妈妈,一转眼,自己的孩子已经成年了,当年身轻力壮的爸爸妈妈,也已经从我们的靠山,转换成需要我 们呵护照顾的对象。时间啊,你都去哪儿了?半辈子啊, 说着说着,就过去了?


大 年初一,照常上班。下了班先到学校接老二回家,他见我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中午学校有活动,我还没吃中午饭呢,好饿好累啊。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 了,这个半大小伙子,在大年初一却把自己饿到现在,我无限的心疼。本来应该直接去接两个弟弟,我改变方向,驱车回家,早一分钟让他把肚子填饱,我就早分钟安心。他把除夕晚上剩下的饺子微波炉里热了一热,就大口小口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完了倒到床上就睡了。

赶 紧再去双胞胎学校把两个小的接回来,想到初一,老大今天回家,我就赶紧忙活,想让一家人能在初一把除夕没吃上的团圆饭补回来。 好不容易把老大和老公都等了回来,热腾腾的饺子下了锅,却发现,老二已经睡得沉沉的了。想叫他起来一起吃顿团圆饭,他昏昏的嘟囔了一句:我已经吃完了,你 们吃吧,就转个身继续睡了。结果,初一,一家六口,五口人吃了一顿不算团圆的饭。

大年初二,受邀去朋友家聚餐,老大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不愿意和我们凑热闹。在朋友家,放开自己,喝酒吃肉,发红包,也是热闹非凡,可是心里,却还是惦记着那没有团圆的团圆饭。不会吧,吃顿团圆饭,就这么难?

大年初三,老大就要返回他工作的地点了,我把憋了几天的心愿说出来,大过年的,总得吃顿团圆饭吧?于是老大推迟了火车时间,终于,全家踏踏实实,到外面吃了一顿团圆饭。这顿团圆饭,我最大的成就就是让老大老二在他们的手机上也安装了微信,这个和全中国人民嘻嘻相关的热闹工具,也落户到他们这些美国成长的年轻人身上。我喋喋不休的告诉他们微信的好处,告诉写字不方便,还可以留言,告诉他们我们家也成立了一个群组,希望他们和我一起微起来。当然我也告诉他们,发明于中国的微信,很快就会火起来。他们半信半疑,说他们的朋友都不用,可是为了这个家庭,他们还是给了我这个面子,都微了。

记忆中的中国年味,是遥远的,温馨的,快乐的,热闹的,期盼的。现实中的美国年味,则是回味的,思乡的,忙碌的,自娱自乐的,包括过完年,写下这么一篇年味。

No comments: